皮质功能减退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典型表现为疲劳、体重下降、皮肤色素异常及性功能障碍。关键亮点:原发性多与自身免疫或结核感染相关,继发性常因垂体/下丘脑病变引发;急性发作可能危及生命,需激素替代治疗;长期管理需结合饮食调整和定期监测。
-
病因与分类
原发性皮质功能减退(如Addison病)主要由肾上腺自身损伤(如自身免疫疾病、结核)导致,继发性则因垂体或下丘脑功能异常(如肿瘤、长期激素使用)引起。两者均导致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分泌不足。 -
典型症状
- 慢性表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低血压,皮肤色素沉着(原发性)或苍白(继发性),女性闭经、男性阳痿等性功能异常。
- 急性危象:高热、呕吐、休克、昏迷,需紧急救治。
-
诊断与治疗
通过血浆皮质醇、ACTH检测及肾上腺CT确诊。治疗核心为激素替代(如氢化可的松),急性期需加大剂量并纠正电解质紊乱;慢性期需长期服药,应激状态(如感染)时调整用量。 -
日常管理
患者需高盐饮食、补充蛋白质,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激素水平,随身携带应急医疗卡,提示病情及用药信息。
总结:皮质功能减退需早诊早治,规范用药可维持正常生活。若出现急性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