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功能减退确实可能遗传,但遗传概率和方式因具体类型而异。关键亮点:①部分类型与基因突变直接相关;②遗传模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③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发病风险。
-
遗传相关类型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中,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如21-羟化酶缺乏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父母均为携带者,子女有25%的患病概率。Addison病约10%-15%与AIRE基因突变有关,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非单一遗传模式
部分获得性皮质功能减退(如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虽与HLA基因关联,但需环境触发,直系亲属患病风险仅提高2-4倍,不属于典型遗传病范畴。 -
干预可能性
通过孕前基因筛查可明确家族性遗传风险,新生儿筛查能早期发现先天性病例。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避免影响生育能力。
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内分泌评估与基因检测,多数遗传性皮质功能减退通过规范管理可维持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