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断性痫性发作,又称“朗姆酒发作”,是酒精戒断过程中(长期慢性酗酒中毒后相对或绝对禁酒)较常见的症状。90%以上的戒断性痫性发作发生在停止饮酒后7~48小时,且在13~14小时是发生的高峰时间。可表现为一次性发作但多数情况为突发2~6次发作,有时更多,而且全身性发作较为常见。
戒断性痫性发作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戒酒后中枢神经系统失去酒精的抑制作用,产生大脑皮质和(或)β-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所致。低镁血症、碳酸血症和其他各种代谢紊乱等均可在癫痫活动期内出现,但这些机制均未被证实。
诊断方面,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在抽搐活动期多不正常,数天后可恢复正常。还需要与其他中毒性脑病进行鉴别,并排除原发性癫痫或外伤性癫痫等可能。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对症处理、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和使用药物等综合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B群等都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戒酒困难,增强戒酒的信心和毅力。必要时,可以使用苯巴比妥片、丙戊酸钠口服溶液等药物来减轻相关症状,预防复发。
戒断性痫性发作是酒精戒断过程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长期酗酒者来说,逐渐减少饮酒量并最终戒酒是预防戒断性痫性发作的关键。在戒酒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