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尿量减少最常见的原因是体液大量丢失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进而引发肾脏血流灌注不足。这一现象的核心机制在于烧伤后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成分渗入组织间隙,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机体为优先保障心脑供血而减少肾脏灌注,最终表现为尿量减少。
-
体液渗出与血容量不足:大面积烧伤后,受损皮肤屏障功能丧失,血管通透性显著增高,血浆蛋白和水分快速渗出至组织间隙。成人烧伤面积超过15%或儿童超过5%时,体液丢失速度可能超过代偿能力,若不及时补液,将直接导致休克和少尿。
-
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休克状态下,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如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常低于1mL/kg/h即提示肾脏灌注不足,需紧急干预。
-
炎症与应激反应:烧伤后释放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不仅加重血管渗漏,还会直接损伤肾小管功能。应激反应导致的水钠潴留进一步抑制尿液生成。
-
继发性肾损伤风险:若休克未及时纠正,可能进展为急性肾衰竭,此时少尿伴随尿比重固定(1.010~1.018)、氮质血症等表现,需通过血液净化等高级支持治疗。
提示:监测尿量是评估烧伤患者病情的关键指标,早期足量补液(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是预防少尿的核心措施。若尿量持续低于30mL/h或出现无尿,需立即就医排查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