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颤阈值降低是一种心脏电生理异常现象,指引发心室颤动所需的最小电流强度显著下降,导致心脏骤停风险急剧升高。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危急情况,可能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需立即干预。
室颤阈值降低的核心机制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 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如急性心梗)会导致缺血区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触发早期后除极或折返现象,使室颤阈值下降95%以上。
- 电解质失衡:低钾、低镁等状态直接影响心肌细胞膜电位稳定性,降低室颤阈值,增加猝死风险。
- 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病、风心病等疾病可能通过血栓脱落或电传导异常,诱发心室颤动。
预防与应对需重点关注:定期监测心电图、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避免情绪剧烈波动,若出现晕厥或胸痛需立即就医。早期电复律和心肺复苏是抢救关键。
提示:室颤阈值降低是心脏急症的预警信号,高危人群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并学习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