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房颤需根据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采取不同措施: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需紧急电复律,稳定者则优先控制心室率并评估抗凝需求。关键处理包括48小时内复律降低血栓风险、药物(如胺碘酮)或电击复律选择,以及CHA2DS2-VASc评分指导抗凝治疗。
-
紧急处理原则
若出现血压骤降、肺水肿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同步电复律。合并预激综合征且心室率>200次/分时,电复律是首选。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先控制心室率(目标静息≤100次/分),再评估是否复律。 -
复律时机与方式
房颤发作<48小时可直接复律,超过48小时需先抗凝3周或经食道超声排除血栓。药物复律常用胺碘酮(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首选)或普罗帕酮(无心脏病者),电复律适用于药物无效或紧急情况。 -
抗凝治疗决策
所有患者需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卒中风险。高危者(男性≥2分/女性≥3分)需长期抗凝,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或华法林(需监测INR)是主要选择。复律后无论评分均需抗凝4周。 -
病因与诱因管理
纠正急性诱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或甲亢。合并心衰时优选洋地黄类控制心室率,β受体阻滞剂禁用于哮喘或急性心衰患者。
急性房颤处理需个体化,核心是稳定生命体征、预防血栓及针对性复律。及时就医至关重要,尤其是症状加重或持续超过24小时者。长期管理需结合心血管风险评估与生活方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