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胆管扭曲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腹痛(多位于右上腹,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发热(可伴有寒战)、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皮肤瘙痒、肝脾肿大以及陶土样大便。
黄疸是小胆管扭曲较为突出的症状。因为小胆管扭曲阻碍了胆汁正常排泄,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就会致使皮肤和巩膜呈现黄色,尿液颜色也会变深,而粪便颜色却变浅 。
腹痛在患者中也很常见。扭曲使得胆管内压力异常,刺激胆管平滑肌,引发疼痛,疼痛位置多在右上腹,疼痛性质和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是隐隐作痛,有的是胀痛,还有的会突发剧烈绞痛。
当小胆管扭曲引发炎症时,发热症状就可能出现,炎症产生的致热原进入血液,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上升,部分患者还会同时伴有寒战。
胆汁分泌和排泄受影响后,脂肪消化会出现问题,进而引发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常感觉食欲不佳,进食后易恶心、呕吐,腹部胀满不适。
胆汁排泄不畅,胆盐在皮肤沉积,会刺激神经末梢,造成皮肤瘙痒。搔抓不仅可能导致皮肤破损,还会影响患者睡眠和日常生活。
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部分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现象。胆汁淤积持续损伤肝脏,引发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致使肝脏肿大;门静脉高压等因素又会引起脾脏淤血,造成脾肿大。
由于胆汁无法正常流入肠道参与大便形成,大便颜色会变浅,呈灰白色,类似陶土的颜色 。
小胆管扭曲症状复杂多样,若发现身体出现上述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