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急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可由多种因素引发,涵盖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生理性因素等。具体如下:
- 呼吸系统疾病:像哮喘发作时,气道会痉挛狭窄,气体进出受限,致使呼吸急促,常伴有喘息、咳嗽;气管异物阻塞气道,影响通气,会突发呼吸浅快,还可能有呛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肺气肿)患者,肺部结构和功能改变,气体交换障碍,活动后呼吸急促明显,伴有慢性咳痰、呼吸困难;肺炎因炎症影响肺的气体交换,出现呼吸急促,常伴有发热、咳嗽、咳痰 ;气胸时,气体进入胸腔,改变胸腔内压力,压迫肺组织,导致呼吸急促,多有胸痛症状 。
- 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肺淤血,造成气体交换困难,引发呼吸急促,活动或劳累后加重;急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脏不能有效泵血,肺循环淤血,患者会感觉呼吸费力、急促,还可能伴有下肢水肿、乏力等 ;心脏压塞限制心脏正常舒张,影响心脏功能,出现呼吸急促,常伴有血压下降、颈静脉怒张 。
- 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后,身体需氧量增加,呼吸中枢调节使呼吸加快加深,表现为呼吸急促,休息后可缓解;情绪过度紧张、焦虑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情绪平稳后会改善 。
- 其他因素:处在海拔较高地区,空气稀薄,氧含量低,身体为获取足够氧气,会出现呼吸急促,适应环境后症状可能减轻;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引起机体缺氧,产生呼吸急促,还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
呼吸急促原因复杂,若出现无法用生理因素解释,或伴有呼吸困难、胸痛、大汗淋漓、皮肤苍白或发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