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塞性肾炎是一种由肾动脉或静脉栓塞引发的肾脏炎症性疾病,核心机制为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胆固醇结晶栓塞导致的肾小球损伤,常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或医源性操作后,典型表现为腰痛、血尿或急性肾损伤。
-
病因与机制
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细菌抗原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发炎症;二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胆固醇结晶栓塞肾小动脉,导致缺血性损伤。高危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长期卧床、介入手术或抗凝治疗。 -
典型症状
轻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蛋白尿,重者突发剧烈腰痛(类似肾绞痛)、肉眼血尿,甚至急性肾衰竭。若合并全身栓塞(如皮肤蓝趾、胃肠道缺血),提示胆固醇结晶栓塞可能。 -
诊断与治疗
确诊需结合病史(如近期心导管手术)、实验室检查(血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肾活检(发现免疫复合物或胆固醇结晶)。治疗以控制原发病为主,如抗感染、调节免疫,严重者需透析或手术取栓。 -
预防关键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避免不必要的血管介入操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动脉粥样硬化者需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
早期识别栓塞性肾炎的诱因和症状至关重要,尤其对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近期接受过介入治疗的人群,出现不明原因肾损伤时应及时排查栓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