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核心措施包括限制水分摄入、药物替代或调节电解质平衡,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或激素替代。
-
控制原发疾病:若由肿瘤、脑部感染或药物引起,需手术切除、抗感染治疗或停用相关药物。慢性患者需每日限水500-800ml,急重症则静脉滴注高渗盐水联合利尿剂(如呋塞米)快速纠正低钠血症。
-
药物治疗:地美环素可抑制ADH异常分泌,适用于长期留者;中枢性尿崩症患者需皮下注射人工加压素(如去氨加压素)替代激素功能。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调节电解质。
-
支持与监测: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或水中毒。定期检测血钠水平,调整补液方案。生活习惯上需规律作息,避免高温环境加剧水分流失。
提示:ADH分泌减少症状(如多尿、口渴)易被忽视,若持续出现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原发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