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通常是尿崩症的前兆,主要表现为多尿、口渴和脱水。ADH分泌不足会导致肾脏无法正常浓缩尿液,造成水分大量流失。这种情况可能由下丘脑或垂体损伤、遗传因素或某些药物引起,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
多尿和口渴
当ADH分泌减少时,肾脏无法有效重吸收水分,导致尿量显著增加(每天可达3-20升)。患者会频繁排尿,并因体液流失而感到持续口渴,即使大量饮水也难以缓解。 -
脱水风险
由于尿液过度稀释,身体容易失去过多水分和电解质,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皮肤干燥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低血压或昏迷。 -
潜在病因
ADH分泌减少可能与下丘脑或垂体损伤(如肿瘤、外伤、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某些药物(如锂制剂)有关。中枢性尿崩症是最常见的关联疾病。 -
诊断与治疗
确诊需结合血液和尿液渗透压检测、禁水试验或ADH水平测定。治疗通常包括激素替代疗法(如去氨加压素)和对因处理,同时需调整饮水量以避免水中毒。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多尿、极度口渴或反复脱水,应及时就医排查ADH分泌异常,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症状并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