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供血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最为普遍。这些病变会直接阻断血流,引发器官或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导致不可逆损伤。
- 动脉粥样硬化:长期脂质沉积、血管壁纤维化及钙化形成斑块,逐渐堵塞动脉管腔。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等危险因素会加速这一进程。
- 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后诱发局部凝血,或心脏疾病(如房颤、心内膜炎)产生的血栓脱落,随血流阻塞远端动脉。下肢动脉更易受累,表现为突发疼痛和功能障碍。
- 动脉栓塞:除血栓外,脂肪、空气或医源性异物也可能成为栓子。心源性栓子占比最高,常见于心脏病或人工瓣膜术后。
- 其他因素:动脉瘤扩张后血流紊乱易形成血栓,外伤或炎症(如大动脉炎)也可直接损伤血管壁,导致供血中断。
控制“三高”、戒烟、定期筛查血管健康是预防关键。若出现肢体冷感、疼痛或突发无力,需立即就医以避免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