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供血障碍是指因动脉狭窄、堵塞或痉挛导致血液无法正常输送至器官或组织的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和血管炎等,典型症状为突发性疼痛、皮肤苍白、脉搏减弱及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发器官坏死或危及生命。
-
病因与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脱落或血管炎症是主要诱因。心源性栓子(如房颤血栓多数,其次为血管壁斑块脱落或医源性操作导致的栓塞。下肢动脉更易受累,表现为急性缺血“5P”征: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ness)、感觉异常(Paresthesia)和运动障碍(Paralysis)。 -
典型症状
- 脑部供血不足:头晕、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或晕厥。
- 肢体缺血:间歇性跛行、麻木、皮温降低,严重时出现肌肉坏死。
- 内脏缺血:腹痛、肾功能衰竭或肠坏死,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
诊断与鉴别
通过动脉超声、CTA或血管造影明确栓塞位置,需与深静脉血栓、动脉夹层等鉴别。急性发作时,变温带定位(如腘动脉栓塞对应小腿变冷)是重要线索。 -
治疗与预防
- 急性期:溶栓、取栓手术或血管成形术恢复血流,黄金救治窗口为6-12小时。
- 长期管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戒烟并保持规律运动。
早期识别症状并立即就医是关键,日常需监测心血管风险因素,避免久坐或脱水等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