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风险等级和监管要求
医疗器械的一类、二类、三类识别主要依据风险等级、监管要求及产品特性,具体如下:
一、分类依据
-
风险程度
-
一类 :风险最低,通过常规管理可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如医用棉签、纱布绷带)
-
二类 :中度风险,需严格控制管理(如血压计、血糖仪)
-
三类 :高风险,需采取特别措施(如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
-
-
监管要求
-
一类:备案管理,企业仅需提交基本信息
-
二类:注册管理,需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
-
三类:许可管理,需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
二、常见分类示例
类别 | 典型产品 | 监管要求 | 技术要求编号示例 |
---|---|---|---|
一类 | 医用棉签、纱布绷带、手术刀、听诊器 | 备案管理 | 湘岳械备20180013号 |
二类 | 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机 | 注册管理 | 黑械注准20162140023 |
三类 | 心脏起搏器、人工晶体、血管支架 | 许可管理 | 国械注准20183141663 |
三、其他识别方法
-
批准文号识别
-
一类:以“备案号”开头(如“湘岳械备”)
-
二类/三类:以“械注准”开头,后跟年份和类别代码(如“黑械注准20162140023”)
-
-
产品用途判断
-
三类:直接介入人体或支持生命维持(如植入物、生命支持设备)
-
二类:中等风险,可能接触人体组织(如诊断仪器、治疗设备)
-
一类:低风险,基本无潜在危害(如一次性用品、简单器械)
-
四、总结
医疗器械分类通过风险评估和监管强度实现分级管理,确保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使用前需确认产品注册或备案状态,医疗机构需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