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的人口以汉族为主体,同时聚居着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形成多民族共居、文化交融的特色格局。这一多样性源于青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青藏高原与西北内陆交汇处,历史上是民族迁徙、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青海的藏族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海南、黄南、海北等自治州,是高原游牧文化的重要代表。藏族群众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如藏传佛教信仰、赛马节等民俗活动,并依托畜牧业和手工艺(如唐卡、藏毯)推动经济发展。回族在青海的化隆、门源、大通等地形成聚居区,多数从事商贸、餐饮业,清真寺建筑和伊斯兰文化成为当地特色。土族与撒拉族是青海独有的少数民族,土族集中分布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以轮子秋、安昭舞等民俗闻名;撒拉族主要生活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语言融合了突厥语与汉语特点,篱笆楼建筑和辣椒种植业是其文化符号。蒙古族则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核心,保留着草原那达慕、蒙古长调等传统,同时与藏族文化长期互动。
青海省通过设立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保障各民族权益,并依托塔尔寺、热贡艺术、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等文化载体促进多民族交流。这种多元共生的格局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