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类全额报销,乙类自付后报销
医保报销目录中的药品和诊疗项目分为 甲类、乙类和丙类 ,具体区别如下:
一、药品分类标准
-
甲类药品
-
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确切,且同类药品中价格或治疗费用较低。
-
参保人使用时全额纳入报销范围,后续按比例报销。
-
-
乙类药品
-
临床治疗可选,疗效确切,但同类药品价格高于甲类。
-
需个人先自付一定比例(如10%-20%),余下部分纳入医保报销。
-
-
丙类药品
-
基本医疗未覆盖,多数地区需个人自付100%。
-
包括保健品类、高档药、抗癌进口药等。
-
二、报销流程示例
以乙类药品为例:
-
药品价格100元 ,若当地规定自付比例为10%:
-
个人自付:10元
-
医保报销:90元(按当地报销比例计算)。
-
三、查询方式
可通过医保官方平台或医院信息系统查询具体药品/诊疗项目分类及报销比例。
四、注意事项
-
甲类药品目录每年更新,需关注最新版本。
-
乙类药品自付比例因地区而异,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
丙类药品通常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需通过商业保险或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