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实际支付金额入账
当付款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时,需根据具体业务类型进行正确处理,主要分为以下情况:
一、发票金额大于实际支付金额
-
调整入账金额
以实际支付金额作为入账依据,调整相关会计科目。例如:
-
借:应付账款(按发票金额)
财务费用(差额部分,需用红字冲回)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金额)
-
若涉及现金折扣,以实际付款凭证和合同约定作为原始凭证,无需重新开具发票。
-
-
增值税处理
需对发票金额超出部分对应的增值税进行转出处理,避免虚增增值税额。
二、发票金额小于实际支付金额
-
补开发票或调整付款
-
补开发票 :需向供应商补开发票,补开发票金额应为实际支付金额,同时调整增值税额。
-
调整付款 :若无法及时补开发票,可协商调整后续付款金额,但需与供应商协商一致并取得书面协议。
-
-
禁止性操作
不得通过转借、伪造发票或篡改付款凭证等方式处理差异,否则可能涉及税务风险。
三、其他注意事项
-
微小误差处理 :若差异属于合理范围内的小数点后四舍五入误差,可直接按实际支付金额入账。
-
合同条款依据 :现金折扣需以合同条款和实际付款凭证为依据,避免因条款模糊引发纠纷。
-
税务合规 :处理差异时需确保符合《发票管理办法》等税法规定,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处罚。
四、示例说明
场景 :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设备,合同金额100万(不含税),增值税13万,总金额113万。实际付款110万(含11.3万增值税)。 处理 :
-
乙公司需补开发票金额10万及对应1.3万增值税;
-
甲公司按实际支付金额110万入账,差额3万通过财务费用科目调整。
通过以上方法,可规范处理发票与付款差异,确保账务真实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