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执业药师监管面临多重困难,需从制度、技术和监管力度等多方面改进。以下是主要问题及对应建议:
一、执业药师配备不足
-
数量短缺且分布不均
农村及偏远地区执业药师配备严重不足,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每万人口仅0.8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议 :实施差异化配备政策,允许城市执业药师在农村兼职,缓解区域差异。
-
兼职现象普遍
部分执业药师将执业作为第二职业,仅凭证书领薪,实际不参与药学服务。
建议 :完善考核机制,对脱岗或未履行职责的药师实施暂停执业或取消资格处罚。
二、监管技术与手段有限
-
在岗监管难度大
单体药店常存在执业药师不在岗情况,连锁药店则因人员流动频繁导致监管失效。
建议 :推广使用信息化监管系统,如人脸识别考勤、远程审方中心,实时监控药师在岗状态。
-
技术手段滞后
部分地区仍依赖人工检查社保记录、审方日志等传统方式,效率低下且易出现漏洞。
建议 :研发智能审方系统,结合互联网实时监管和定期业务能力抽查,提升监管效能。
三、执业药师作用定位偏差
-
职责被狭隘化
部分药店将药师仅视为合规工具人,忽视其药学服务核心职责。
建议 :通过培训强化药师责任意识,建立以药学服务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
-
农村地区服务薄弱
中专学历人员无法报考执业药师,导致农村地区药学服务严重缺失。
建议 :探索分级管理制度,允许具备基础药学知识的兼职药师在农村执业。
四、其他挑战
-
基层监管力量不足 :部分市场监管所人员配备不足,且缺乏专业医药知识。
-
处罚力度不足 :对“挂证”等违规行为的处罚震慑力有限,需完善追责机制。
总结
需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技术支撑、优化监管方式等多措并举,才能有效提升零售药店执业药师的配备质量与监管效能。建议国家层面制定差异化配备政策,地方结合实际情况探索远程服务与分级管理,同时加大信息化建设和处罚力度,形成社会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