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其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产业多元化转型和党建引领的共同富裕模式。从昔日的贫困山村到如今集体年收入超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0万元的“河北第一村”,白沙村通过整合资源、创新管理、绿色转型和民生保障,实现了从“吃糠咽菜”到“全民福利化”的跨越式发展。
-
集体经济的“白沙模式”
白沙村以集体所有制为核心,独创“集体经营+团队管理”机制,将30多家村办企业统一纳入集体管理,既保障村民共享收益,又通过现代企业制度激发活力。例如,早期石子厂从私人承包转为集体经营,避免了贫富分化,2021年全村固定资产达18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9万元。这种模式成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典范。 -
产业融合与绿色转型
从依赖高污染矿业到打造“工农商牧旅”全产业链,白沙村逐步关停污染企业,投资5.1亿元建设纳米氧化钙等环保项目,同时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生猪全产业链和红色旅游。例如,现代农业园与高校合作推广智慧农业,乡村旅游年收入超1000万元,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 -
党建引领与民生共享
村党委书记侯二河40余年带领村民艰苦奋斗,通过“一制三化”民主管理机制和红色文化培育凝聚力。村民享受20项福利,包括免费住房、教育医疗、米面肉菜供给等,适龄劳动力就业率100%。这种“头雁效应”和普惠政策,让共同富裕成为现实。
白沙村的成功证明,乡村振兴需立足自身资源、强化内生动力,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结合,正是其从“山窝窝”蜕变为“金窝窝”的核心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