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弥漫性病变通常是慢性肾脏疾病的超声表现,提示肾脏实质广泛受损,常见病因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这类病变往往伴随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需及时明确病因并干预,否则可能进展至肾功能衰竭。
-
核心病因:主要分为免疫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代谢性(如糖尿病肾病)、感染性(如慢性肾盂肾炎)、药物毒性(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遗传性(如Alport综合征)五大类。高血压长期未控制也会加速肾脏弥漫性损伤。
-
典型症状: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尿液异常(泡沫尿、血尿),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水肿(尤其眼睑和下肢)、高血压、乏力等。晚期可能引发贫血、电解质紊乱甚至尿毒症。
-
诊断关键:需结合超声(皮髓质分界不清、回声增强)、肾功能检查(肌酐升高)、尿液分析(蛋白尿/血尿)及病史综合判断。必要时需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
治疗原则:
- 对因治疗:如控制血糖/血压、抗感染、停用肾毒性药物;
- 延缓进展:使用ACEI/ARB类药物保护肾功能;
- 并发症管理:纠正贫血、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
-
日常防护:低盐低蛋白饮食、适量饮水、避免劳累和感染,定期监测肾功能。尤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高血压患者血压应维持在130/80mmHg以下。
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可显著延缓病情恶化,若出现不明原因水肿或尿液异常,务必及时就医排查肾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