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弥漫性病变的改善需综合多方面措施,关键在于对因治疗、对症处理、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监测。首先要明确病因,如因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型肾病、肾淀粉样变等不同病症导致,治疗方法各异。
- 对因治疗:若是糖尿病肾病引起,要控制血糖,中晚期患者建议停用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治疗,同时可选用阿卡波糖、吡格列酮等较少经肾排泄的药物。以血清总胆固醇增高为主者,首选他汀类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者,选用纤维酸衍生物类药物(如吉非贝齐、非诺贝特等)。若是肾盂肾炎引起,由于首次发作时 80% 左右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如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若 72 小时后治疗无效,根据药敏试验更换敏感抗生素。对于肾淀粉样变性引起者,部分采用 MP(美法仑 + 泼尼松)、VAD(长春新碱 + 多柔比星 + 地塞米松)等化疗方案,以及化疗联合硼替佐米等新药或联合干细胞移植等方案。
- 对症治疗:双肾弥漫性病变患者常需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并发症发生。若对症处理后血压仍控制不满意,需用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130/80mmHg)。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阻断剂(ARB)是治疗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所致高血压的首选药物,还有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缬沙坦、厄贝沙坦等。若由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性,以及部分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起到利尿、消除尿蛋白的疗效。对于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的肾病综合征,以及肾淀粉样变性患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协同激素治疗,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盐酸氮芥、环孢素 A、他克莫司等。
- 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上采用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减少蛋白质摄入,减轻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负担;低盐饮食有助于控制水肿和血压。同时戒烟限酒,避免摄入过多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损伤肾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让肾脏在夜间得到充分休息;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身体抵抗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
-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肾功能、尿常规、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动态监测肾脏病变的发展情况,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双肾弥漫性病变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并保持积极心态,才能更好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