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即 SARS,处理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进行隔离,避免病毒传播;其次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氧疗、机械通气等;还需合理使用药物,包括抗病毒、糖皮质激素等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 隔离措施:一旦怀疑或确诊严重急性呼吸道症,需立即将患者隔离在专门的病房,病房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医护人员及相关接触者需严格做好防护,防止病毒传播。
- 对症支持治疗
- 氧疗:患者若出现气促症状,需尽早进行氧疗,可采用持续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此缓解缺氧情况。
- 机械通气治疗:当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血氧分压<70mmHg,血氧饱和度<93%,呼吸频率≥30 次 /min,且胸片显示肺部病灶恶化时,可采用无创通气(NPPV),通过面罩或口鼻罩,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进行治疗。若无创通气效果依旧不理想,则需尽早转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 卧床休息: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活动,减少身体消耗。
- 控制发热:体温超过 38℃,可进行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也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儿童忌用阿司匹林)。
- 药物治疗
- 镇咳祛痰药:针对剧咳或咳痰患者,可使用复方甘草合剂、盐酸氨溴索等药物。
- 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肺部免疫性损伤,缓解低氧血症,预防和减轻肺纤维化。但大量长期使用,可能削弱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毒繁殖,引发三重感染。当患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高热 3 天持续不退;48 小时内肺部阴影进展超过 50%;出现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可采用该治疗。
- 抗病毒药:像利巴韦林可阻断病毒 RNA 和 DNA 复制,宜在早期应用,但它有骨髓抑制、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干扰素也有应用,不过其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发热、倦怠等。
- 营养治疗:由于患者能量消耗大且进食困难,常出现营养缺乏,影响恢复。因此要注重足够的营养支持与补充,可通过肠内或全肠外营养给予,比如鼻饲或静脉途径,同时注意补充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当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结合血流动力学监测,合理输液,严格控制补液量,使液体出入量呈轻度负平衡,补液以晶体液为主。
- 心理治疗:患者因单独隔离且病情严重,易产生孤独感,出现焦虑、恐慌等心理障碍,无论是烦躁不安还是情绪低落,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治疗 。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的处理,需综合多方面措施,从隔离、治疗到心理关怀,每一环节都关乎患者的康复。若发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