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病因
- 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常见原因,由内耳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表现为短暂旋转性眩晕(持续数秒至1分钟),常伴眼球震颤。
- 中枢性病变:如脑部血管狭窄、多发性硬化等,眩晕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潜伏期,可能伴随其他神经症状(如肢体麻木、言语不清)。
- 其他疾病: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低血压等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
2. 典型症状
- 短暂眩晕:体位变化时突发强烈天旋地转感,通常持续数秒至1分钟。
- 眼球震颤:伴随眩晕出现的眼球不自主颤动,方向与受累半规管相关。
- 自主神经症状: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
- 平衡障碍:站立不稳、步态蹒跚,严重时可能跌倒。
3.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通过变位试验(如Dix-Hallpike试验)诱发眩晕,结合眼震观察和影像学检查(如MRI)明确病因。
- 治疗:
- 耳石复位:通过特定头位变换使耳石归位,是耳石症的首选疗法。
- 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如抗眩晕药),但无法根治耳石症。
- 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改善脑供血等。
4. 日常注意事项
- 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动作宜缓慢。
- 防治骨质疏松,减少头部外伤风险。
- 中枢性眩晕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脑血管病)。
若频繁发作或伴随严重症状(如意识模糊、肢体无力),应及时就医排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