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麻木是指上肢皮肤的感觉减退、丧失或异常,部分可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其原因多样,主要包括神经受损、血管病变、姿势问题、精神心理因素及全身性疾病等。具体如下:
- 神经受损:
- 周围神经病变:如物理创伤,包括外伤、牵拉、颈部手术等造成的上肢神经损伤;放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的多发单神经病。像长期使用鼠标、键盘,手腕部反复活动,可能引发腕管综合征,导致正中神经受压,出现手指麻木、疼痛等症状。
- 神经根病变:局部压迫,如颈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狭窄等,会使神经根受到压迫,引起上肢麻木,常伴有颈部疼痛不适,上肢放射性疼痛,且特定姿势(如低头、向一侧转头)可诱发;肿瘤(如神经纤维瘤)、免疫性疾病(如急性、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也可能引发。
-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脊髓、脑干、大脑等部位的病灶,多伴有面部、下肢等其他部位症状。不过,罕见的局灶感觉型癫痫、临床孤立综合征可表现为单纯的上肢麻木。
- 血管病变:动脉病变,如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上肢供血不足;静脉回流受阻,像右心功能衰竭等情况,都可能影响上肢血液循环,进而导致上肢麻木。
- 姿势问题:长期伏案工作,或睡眠时上肢长时间受压,可因上肢血液回流不畅、神经受压,出现上肢麻木,改变姿势后麻木症状通常可缓解。
- 精神心理因素: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过大,存在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可能出现手部发麻的情况 。
- 全身性疾病:多见于糖尿病、电解质紊乱、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等。例如,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导致上肢麻木。
如果出现上肢麻木的症状,且持续不缓解、逐渐加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如肢体无力、疼痛、痉挛、大小便异常、口角歪斜、吞咽困难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