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障碍是指机体对触觉、痛觉、温度等刺激的感知出现异常,包括感觉缺失、减退、过敏或扭曲,可能由神经损伤、代谢疾病或精神因素引发,需根据类型和病因针对性治疗。
-
常见类型与表现
- 抑制性症状:如感觉缺失(完全无感知)或减退(敏感度降低),常见于末梢神经炎、脊髓病变。
- 刺激性症状:包括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发剧痛)、感觉倒错(误判刺激性质)、感觉异常(无刺激时出现蚁走感或电击感)。
- 特殊类型:如幻肢痛(截肢后仍感疼痛)、癔病性障碍(与心理因素相关且不符合解剖规律)。
-
病因与相关疾病
- 周围神经问题: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毒性神经炎等导致末梢型障碍。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卒中、脊髓肿瘤或空洞症可引起传导束型障碍。
- 精神因素:强烈心理刺激可能引发癔病性感觉异常。
-
诊断与治疗方向
- 检查方法:通过肌电图、MRI、神经传导速度测试定位病变,结合体格检查区分感觉障碍类型。
- 治疗原则:针对病因(如控制血糖、营养神经),辅以药物(维生素B族、镇痛剂)和康复训练,严重者需手术干预。
提示:若出现不明原因麻木、疼痛或感知扭曲,应尽早就医排查神经或系统性疾病,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日常需防护感觉减退区域,防止烫伤或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