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处理原则
- 随访观察
体积较小(如直径<1cm)、无症状且无恶变风险的息肉,可定期复查(如每6-12个月),监测变化。 - 药物治疗
炎症性息肉可短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有出血倾向者可辅助止血药物。 - 手术切除
若息肉较大、有恶变迹象或引发症状(如便血、梗阻),需手术切除。术式包括内镜切除(如EMR、ESD)、局部切除或开放性手术。
二、不同部位息肉的处理
- 结直肠息肉
- 内镜切除:适用于≤20mm的息肉,常用EMR(黏膜切除术)或ESD(黏膜下剥离术),创伤小且保留功能。
- 外科手术:>20mm、癌变或内镜无法切除的息肉需肠段切除+淋巴结清扫。
- 宫腔息肉
- 保守治疗:无症状且<1cm的年轻患者可观察;绝经后息肉建议直接手术。
- 宫腔镜切除:首选术式,创伤小且可送病理检查。
三、术后护理要点
- 饮食管理
- 术后24小时内禁食,逐步过渡至流质/半流质(如粥、面条),避免辛辣、坚硬食物2周。
- 活动限制
- 小息肉术后卧床12小时,无蒂息肉需卧床2-3天;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 并发症预防
- 警惕便血、腹痛(可能为出血或穿孔),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指标。
- 病理随访
- 切除组织需送病理检查,若为恶性需追加手术。
四、预防建议
- 定期体检:45岁以上建议每年肠镜检查,有家族史者提前。
- 生活方式:戒烟酒、规律饮食、控制体重(BMI<24),减少高脂/刺激性食物。
提示:具体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息肉特征及患者情况制定,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