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标围标串标的查处及查询,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措施进行:
一、查处部门与法律依据
-
行政监督部门为主
围标串标行为通常由 行政监督部门 (如地方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建厅等)负责查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
-
投诉与举报渠道
-
投标人或利害关系人可通过行政监督部门官网或热线进行投诉,需提供明确的请求和证明材料。
-
也可向 纪检监察部门 或 公安机关 举报,尤其是涉及刑事犯罪时。
-
二、查询与防范措施
-
电子招投标平台功能
平台具备自动筛查功能,可对比投标文件的 IP地址、MAC地址、CPU序列号、硬盘序列号 等硬件信息,以及 文件版本、文字表述、报价规律性 等软件及数据特征,辅助识别围标串标行为。
-
技术手段与数据分析
-
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投标人画像,识别历史投标行为异常者。
-
计算投标文件重复率(如连续30个字相同或20%重复率超标),系统自动预警。
-
-
人工审查要点
-
检查 投标人基本信息 (如联系方式、资质文件)是否重复或存在关联关系。
-
对比投标文件中的 格式、用词、排版 等细节,识别雷同痕迹。
-
三、法律后果
-
行政处罚 :对涉及单位处中标项目金额10‰以上20‰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单位罚款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
刑事责任 :情节严重者(如中标后无法履约),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建议参与招投标的各方主动配合监管部门和技术手段,保持投标文件独立性,从源头上防范围标串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