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肠趾是一种以足趾或手指弥漫性肿胀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形似腊肠,主要与反应性关节炎和银屑病关节炎相关。其核心特点是关节肿胀、触痛及活动受限,常被误诊为痛风,但本质是免疫或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
-
病因与疾病关联
腊肠趾常见于两类疾病:- 反应性关节炎:多由泌尿生殖系统或肠道感染(如沙门菌、衣原体)触发,感染后2-4周出现关节症状,好发于18-40岁人群。
- 银屑病关节炎:与银屑病(牛皮癣)相关,患者可能先有皮肤病变,后出现关节症状,需通过头皮或皮肤检查确诊。
-
典型症状与鉴别
- 单趾或多趾呈腊肠样肿胀,伴红肿、发热及疼痛,活动时加重。
- 需与痛风区分:痛风多见于男性,发作急且与高嘌呤饮食相关,而腊肠趾无诱因且持续不缓解。
-
诊断与治疗
- 检查:包括血液学(C反应蛋白、HLA-B27)、关节液分析及影像学,银屑病关节炎需结合皮肤病史。
- 治疗:
- 反应性关节炎:抗感染+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严重时用免疫抑制剂。
- 银屑病关节炎:需联合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和慢作用药(如甲氨蝶呤),物理治疗辅助缓解症状。
-
并发症与日常管理
- 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关节畸形或功能障碍,需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酒,并定期复查。
- 患者应主动告知医生银屑病史,减少误诊风险。
若发现趾部异常肿胀,应尽早就诊风湿免疫科,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干预,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