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疾病定义
风湿性多肌痛属于自身炎症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病,与遗传易感性、年龄、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相关。其典型表现为颈部、肩胛带、骨盆带肌肉疼痛及僵硬,常伴晨僵和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
2. 典型症状
- 肌肉疼痛与僵硬:对称性累及肩、颈、髋部及四肢近端肌肉,夜间或晨起时加重,活动后缓解。
- 晨僵:晨起时僵硬持续1小时以上,活动后逐渐减轻。
- 全身症状:约半数患者出现低热、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等。
3. 诊断标准
需满足以下条件(部分需结合实验室检查):
- 发病年龄≥50岁;
- 颈部、肩胛部及骨盆带肌肉疼痛持续≥1个月;
- 晨僵>1小时;
- 血沉(ESR)≥40mm/h或C反应蛋白(CRP)升高;
- 排除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等)。
4. 治疗与预后
- 一线治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10-20mg/天)可快速缓解症状,需长期维持(1-2年)以防复发。
- 辅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部分症状,难治性病例可联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
- 预后: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预后良好,但需警惕激素副作用及病情反复。
5. 易误诊情况
因症状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相似,且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被误诊。若出现对称性肌肉疼痛、晨僵及血沉升高,应高度怀疑本病并及时就医。
建议5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疼痛、晨僵及全身不适,尽早就诊风湿免疫科,完善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