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调整
- 粗细搭配:用全谷物、杂豆类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如糙米饭、燕麦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 多吃蔬菜:每餐蔬菜占比超过50%,优先选择绿叶菜,延缓餐后血糖上升。
- 调整进食顺序:先吃蔬菜和蛋白质,最后吃主食,可降低血糖波动。
- 控制食量:每餐主食不超过2两,避免高升糖指数(GI)食物如稀饭、土豆等。
-
规律运动
- 餐后活动:饭后30分钟至1小时进行快走、散步等中低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可有效降低血糖峰值。
- 避免久坐:增加日常活动量,如家务、爬楼梯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药物与监测
- 合理用药:若饮食和运动效果不佳,需遵医嘱使用降糖药(如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或胰岛素。
- 监测血糖:每天记录餐后2小时血糖值,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生活习惯改善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导致激素紊乱。
- 情绪管理:保持心态平和,减少焦虑对血糖的影响。
若餐后血糖持续偏高,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