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皮肤病变需采取“控糖为本、对症干预、预防感染”的综合处理策略,核心在于通过血糖管理减少皮肤损伤诱因,同时针对瘙痒、感染等具体症状采取治疗措施,并注重日常皮肤护理避免恶化。
-
血糖控制是根本
长期高血糖会破坏皮肤微循环和神经功能,导致干燥、感染等问题。需通过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稳定在达标范围,并定期监测。 -
针对性症状处理
- 瘙痒: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避免搔抓;皮肤干燥时使用医用润肤霜。
- 感染:细菌感染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真菌感染外用酮康唑乳膏,严重时需口服药物或清创引流。
- 水疱/溃疡:小水疱保持清洁自愈,大水疱需无菌抽液包扎;溃疡需专业清创并预防感染。
- 日常护理关键点
- 清洁保湿:洗澡水温不超过37℃,减少碱性洗剂,沐浴后涂抹凡士林或尿素霜。
- 衣物选择:穿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避免出汗刺激。
- 避免刺激:忌辛辣饮食,禁用热水烫洗或自行挑破皮肤病灶。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恶化常提示血糖失控或护理不当,患者应定期检查皮肤并及早就医。稳定血糖结合科学护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