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的命名源于中国古代经典文献《易经》与历史事件的双重因素,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
文献典故来源
咸宁之名最早见于《易经·乾象》中的"万国咸宁",意为"天下太平,皆得安宁",体现了古人对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尚书·大禹谟》中的"野无遗贤,万邦咸宁"也传递了类似的政治理想。
-
历史事件因素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为避宋太祖赵匡胤永安陵讳,将原永安县改为咸宁县,直接采用了《易经》中的"万国咸宁"与"永安"的近义表述,寓意"天下安宁"。
-
文化内涵与寓意
-
"咸"字有"全、都"之意,"宁"表安宁,合起来强调普遍和平。
-
该名称不仅承载了"民安邦宁"的政治理想,还寄托了地方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
-
历史演变
咸宁在宋代正式确立为县级行政单位后,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尽管历史上曾短暂称为永安县(955-1007年),但"咸宁"已成为其核心称谓。
咸宁的命名是文化典故与历史实践结合的产物,既体现了古人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地方治理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