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生素治疗(核心措施)
- 首选药物:青霉素G(40万~80万U/次,每6~8小时1次),疗程5~7天。但需注意首剂可能引发赫氏反应(寒战、高热、休克等),建议首剂减量并联用地塞米松(0.2~0.4mg/kg/d静脉滴注)及镇静药以减轻反应。
- 替代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庆大霉素(16万~24万U/天肌注)或四环素、红霉素口服。
- 脑膜穿透性药物:甲硝唑(14~24mg/kg/d静脉滴注)可有效杀灭脑脊液中的钩体,疗程12天后减半量口服维持10天。
二、对症支持治疗
- 颅内压增高:使用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速滴,1~2次/天)降低颅内压。
- 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0.2~0.4mg/kg/d)用于中毒症状明显者,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停用。
- 并发症处理:
- 脑动脉炎:联用扩血管药物(如尼莫地平)或抗凝药(如低分子肝素)改善脑供血。
- 癫痫发作:首选地西泮静注,长期使用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
- 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
三、早期干预与监测
- “三早一就”原则:早发现、早休息、早抢救、就地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 实验室监测:定期检测脑脊液(CSF)细胞数、蛋白及钩体抗体(如凝集溶解试验MAT效价≥1:400为阳性),指导调整用药。
四、预后与预防
- 预后:多数患者及时治疗可痊愈,但未控制并发症(如脑水肿、脑梗死)可能遗留后遗症。
- 预防:疫区需灭鼠、管理家畜排泄物,高危人群接种钩体疫苗,避免接触疫水。
提示:若出现剧烈头痛、抽搐、昏迷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