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致病原因
- 主要由颅脑损伤(占60%以上)、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脑部伤口处理不及时或颅内异物残留引起。
- 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少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厌氧菌。
2. 典型症状
- 早期表现为创伤后中等发热(3-4天后体温再次升高),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
- 进展期可出现意识障碍、谵妄、抽搐,严重者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
3. 治疗原则
- 抗生素治疗:首选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强效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需足量足疗程使用,必要时鞘内给药。
- 手术治疗:包括脑脊液漏修补术(感染控制后1-2个月)、异物摘除术和伤道清创术。
- 辅助治疗: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4. 风险警示
- 未及时治疗者死亡率高达18.6%,常见并发症包括脑积水(发生率约30%)、硬膜下积脓等。
- 需在伤后24小时内启动治疗,通过CT/MRI早期发现感染迹象。
建议颅脑损伤患者密切观察48小时,若出现持续发热、意识变化或颈项强直,应立即行腰椎穿刺和脑脊液培养。早期规范治疗可使治愈率提升至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