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种因头部外伤导致颅内压力低于正常值(<7.84kPa或80mmH₂O)引发的疾病,典型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平卧减轻、直立加重)、恶心呕吐及眩晕。其核心机制与脑脊液漏、脑血管痉挛或分泌减少有关,需与高颅压严格区分以避免误治。
-
病因与机制
常见于脑脊液漏(如颅底骨折)、严重脱水或脑血管痉挛抑制脑脊液分泌。颅压降低导致脑组织失去缓冲,血管和神经受牵拉引发症状。 -
典型症状
- 头痛:多位于前额或枕部,直立时剧痛,平卧缓解。
-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眩晕,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或植物神经紊乱(如血压波动、面部潮红)。
-
诊断关键
通过腰椎穿刺测压(<80mmH₂O)确诊,需结合外伤史和体位性头痛特点。MRI可辅助发现脑脊液漏或脑组织下垂。 -
治疗原则
- 保守治疗:卧床(头低位)、大量补液(每日3000ml以上)、咖啡因或生理盐水静滴刺激脑脊液生成。
- 手术修复:针对顽固性脑脊液漏,需手术修补硬脑膜裂口。
提示:若头部外伤后出现持续头痛且与体位相关,应立即就医排查低颅压,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