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贝虫病是一种由巴贝虫属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蜱类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或先天性传播。感染后可能导致贫血、高热、血红蛋白尿、黄疸、肌痛等症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
是否需要治疗?
1. 无症状感染者:一般不需要常规治疗,但持续性巴贝虫血症患者(≥1个月)则需要治疗。
2. 轻至中度巴贝虫病:通常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如果症状明显,如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建议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并清除原虫血症。
3. 重症巴贝虫病: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脾切除者、老年人或艾滋病患者,治疗是必要的,以防止病情恶化和死亡。
治疗方法
1. 对症治疗:包括解热、镇痛、输血等,以缓解症状和支持治疗。
2. 抗病原治疗:
- 轻中症:可选用阿托伐醌+阿奇霉素方案,该方案在清除原虫血症方面与克林霉素+奎宁相仿,且耐受性更好。
- 重症:田鼠巴贝虫病应给予克林霉素+奎宁联合治疗。对于该方案治疗失败者,可给予阿奇霉素+奎宁治疗。
3. 红细胞交换:适用于重型患者的急救,特别是对于高密度原虫血症者、年龄<2岁或>70岁、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治疗周期和效果
- 治疗周期:一般人群约需要7~10天,但对于年龄>50岁、有脾切除史、患有恶性肿瘤史、艾滋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通常需治疗6周以上。
- 治疗效果:轻、中型患者经及时规范治疗可治愈,无后遗症。重型患者如出现溶血、肾衰竭且有脾摘除史者,预后不良,病死率约5%。
巴贝虫病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感染者的症状和免疫状态。对于有症状的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及时的抗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是必要的。对于无症状感染者,一般不需要常规治疗,但持续性巴贝虫血症患者则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