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性多汗症是一种与大脑皮层活动相关的多汗症,主要有以下特点:
- 类型及临床表现
- 情绪多汗症:由情绪刺激引发,情绪波动时乙酰胆碱分泌增多,从而导致多汗。性刺激后发生的皮层性或情绪性出汗是其特殊类型。
- 掌跖多汗症:可见于各种族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多数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通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发病。在睡眠和安静时无多汗症状,也不受热源刺激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电图异常,如心动过速或尖波,可能与血管舒缩不稳定有关,一般无局限性或系统性伴发病。
- 腋窝多汗症:除受热源刺激外,情感刺激也会导致多汗,常与掌跖多汗并发。腋部出汗无臭味,男性出汗量较女性大。
- 有皮层多汗症的其他疾病:掌跖角化病、先天性厚甲症、隐性遗传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和甲髌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出现皮层性手足多汗症,常在兴奋或进食后出现,有时热源刺激也可引发。
- 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异常、荷尔蒙失调、药物副作用以及情绪压力和焦虑等有关。
- 影响:局部多汗通常发生在手掌、脚底、腋窝、面部等部位,出汗量与环境条件、身体活动或情绪状态不成比例,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社交活动,还可能导致衣物频繁湿透、手部滑脱、皮肤炎症等问题。患者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出现社交恐惧、抑郁等心理障碍。
- 治疗与护理:治疗方法包括局部使用抗汗药物、口服药物、注射肉毒杆菌或手术治疗等。在护理方面,患者需要保持心情开朗,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衣着要透气凉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