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憩室梗阻性黄疸综合征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胆道梗阻、肝功能损害、胆道感染、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甚至引发肝硬化或胰腺炎等致命并发症。
- 胆道梗阻与肝功能损害:憩室压迫胆总管会导致胆汁淤积,胆红素升高引发黄疸。长期梗阻可能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 胆道感染风险:胆汁淤积易滋生细菌,诱发胆囊炎或胆管炎,表现为发热、腹痛,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
- 消化功能障碍:胆汁排泄受阻影响脂肪消化,导致腹胀、腹泻及营养不良,长期可能引发贫血和体重骤减。
- 胰腺炎风险:若憩室压迫胰管,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轻则水肿型,重则发展为坏死型胰腺炎,危及生命。
- 结石形成与并发症:胆汁成分改变会增加胆结石风险,进一步加重梗阻;若合并憩室炎或癌变,治疗难度更大。
提示:该综合征需早诊早治,若出现黄疸、腹痛或消化异常,应立即就医以避免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