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菌肠炎是由弯曲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全球最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因之一,主要通过污染食物或水传播,典型症状包括腹泻(可能带血)、腹痛和发热,及时补液和合理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但严重感染者可能引发并发症。
1. 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弯曲菌肠炎的主要致病菌为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常见于未煮熟的禽类、生牛奶及被污染的水源。人类感染多因食用未彻底加热的肉类(尤其是鸡肉)或接触带菌动物粪便引起,夏季为高发季节。
2. 典型症状与病程
感染后1-7天出现症状,初期表现为水样腹泻,随后可能发展为血便,伴随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及38℃以上发热。多数患者1周内自愈,但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脱水、菌血症或吉兰-巴雷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3. 诊断与治疗原则
确诊需通过粪便培养或分子检测确认弯曲菌存在。治疗以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为主,重症或高风险患者需使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以免延长细菌滞留时间。
4. 预防措施
- 食品安全:确保肉类彻底煮熟(中心温度达75℃),生熟食材分开处理。
- 饮水卫生: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天然水源,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的餐厅。
- 接触防护:处理宠物或家禽后需用肥皂洗手,儿童游玩后及时清洁双手。
若出现持续48小时以上的严重腹泻、高烧或血便,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饮食卫生和手部清洁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尤其需警惕生食和未灭菌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