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静止是一种致命性心律失常,指房室交接区与心室同时停搏,导致心室机械性收缩完全停止。关键特征包括:心房仍有收缩但心室无电活动(心电图上无QRS波)、持续时间超过2.7秒可引发晕厥或猝死,最常见病因为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次级起搏点功能衰竭,最有效急救手段为立即心肺复苏并安装临时起搏器。
-
核心机制与病因
心室静止的核心是心脏电信号传导中断,主要因房室传导阻滞(如二度Ⅱ型)合并起搏点功能衰竭。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如剧烈呕吐)或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也可能触发暂时性静止。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是高危人群,洋地黄中毒等药物因素需警惕。 -
典型症状与危险分层
短暂静止(<3秒)表现为心悸、胸闷;超过3秒可致晕厥或心绞痛;持续5秒以上可能引发阿-斯综合征(抽搐、意识丧失),超过10秒易猝死。症状严重度与静止时长、基础心脏病程度直接相关。 -
诊断与鉴别要点
心电图是金标准,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窦性P波无伴随QRS波、房性心律(如房颤)无心室逸搏,或高度房室阻滞下长间歇>2.7秒且无逸搏。需与心脏停搏(全心停跳)区分,后者心电图为一条直线且心房心室均无收缩。 -
急救与长期治疗
立即启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或阿托品。临时起搏器是抢救关键,永久起搏器适用于反复发作患者。同时需纠正电解质失衡、治疗原发病(如血运重建治疗冠心病)。
提示:心室静止是心脏急诊“红色警报”,有心脏病史者若突发晕厥需即刻就医。安装起搏器可显著改善预后,但需定期监测起搏功能与基础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