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肠闭锁是一种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由胚胎发育异常或胎儿期肠管血循环障碍导致,表现为肠道完全阻塞。 关键特征包括:呕吐(含胆汁或粪汁)、腹胀、不排胎粪,需紧急手术干预。 发病率约1/1500-2000,男婴和早产儿更易发生,回肠和十二指肠为高发部位。
-
病因与类型
主要因胚胎期肠管空化不全或血供中断所致,分为三型:隔膜型(肠腔被隔膜阻断)、纤维索型(肠管中断仅纤维带连接)、盲袋型(肠管完全中断伴肠系膜缺损)。多发性闭锁如“香肠串”状更罕见但病情复杂。 -
典型症状
- 呕吐:高位闭锁出生后首次喂奶即吐,含胆汁;低位闭锁2-3天后呕吐,含粪汁。
- 腹胀:高位闭锁上腹膨隆,低位则全腹膨胀伴肠型。
- 排便异常:仅排少量灰绿色黏液,无正常胎便。
严重者可迅速脱水、酸中毒,甚至肠穿孔引发腹膜炎。
-
诊断与治疗
通过腹部X线(液平面、肠管扩张)和造影确诊。手术是唯一根治方式,包括切除闭锁段吻合、肠造瘘或腹腔镜微创术。术后需肠外营养支持,警惕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
早期发现和手术是关键,产前超声提示肠管扩张或羊水过多时应警惕。尽管病情危急,及时治疗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可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