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其名称的由来与历史行政区划设置密切相关,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名称起源
-
汉代云南县的设立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为经营西南边疆,派遣将军郭昌征服滇国,设立益州郡并分设24个县,其中云南县是最早出现的行政单位。云南县得名“云南”主要有两种说法:
-
彩云之南说 :据《云南通志》记载,汉武帝时有人看见彩云降临南中地区,故以“云南”命名;
-
云岭之南说 :因云南县位于云岭山脉以南,故称“云南”。
-
-
名称的地理依据
云南县地处滇池以西的云岭山脉,其名称反映了地理位置特征。
二、历史沿革
-
唐宋时期的名称演变
-
南诏国时期 :公元738年,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后,唐玄宗封南诏王皮罗阁为“云南王”,云南成为南诏国的核心区域。
-
大理国时期 :公元937年,大理国建立后继续沿用“云南”作为国号。
-
-
元明清时期的延续
-
元朝行中书省 :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立云南行中书省,正式确立“云南”作为省级行政区划名称。
-
明清时期的名称稳定 :明朝置云南布政使司,清朝沿用“云南省”名称至今。
-
三、总结
云南作为“云南”的名称最早始于西汉时期云南县的设立,其命名源于地理位置(云岭之南/彩云之南)或历史封号(云南王)。此后历经南诏、大理国、元朝、明清等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名称逐渐固定为“云南省”,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