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缺血是一种由脊髓供血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损害的疾病。以下是关于脊髓缺血的一些具体信息:
-
病因:
- 动脉硬化是脊髓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脊髓血管畸形也可导致脊髓缺血。
- 其他原因包括微栓塞、血管痉挛和供血不足引起脊髓缺血,如梅毒性脊髓动脉炎、腰椎管狭窄、脊髓创伤、红细胞增多症、静脉血栓形成等。
- 全身疾病引起血压过低也可导致脊髓缺血。
-
临床表现:
- 肢体远端无力与间歇性跛行是其特点之一,下肢无力在行走之后更加明显,休息之后可以缓解,阳性体征及病情可消失。
- 查体可见膝腱反射亢进及锥体束征阳性。
- 足背动脉搏动仍可见。
-
检查诊断:
- 脊髓MRI检查表现为急性期脊髓增粗、肿胀,慢性期可表现为脊髓萎缩。
- 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
-
治疗预后:
- 主要针对动脉硬化进行治疗,轻型病例使用血管扩张药有助于症状的缓解。
- 对于脊髓血管畸形的患者应尽早干预治疗。
- 瘫痪肢体应早期作被动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 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自信心,建议适时合理的康复训练,同时配合针灸等中医治疗,也可建议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
脊髓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通过综合治疗和康复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脊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