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血和便血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假性因素(如咽下母血、口鼻损伤)、全身性出血性疾病(如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消化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肠炎、肠梗阻等)。
治疗方法
-
一般治疗:
- 禁食:暂停喂奶,保持安静及呼吸道通畅。
- 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和液体的输入。
- 置鼻饲管:如抽出液有血,用冰冷生理盐水洗胃,至洗出液转清亮为止。
- 输血:必要时输新鲜同型血。
-
对症治疗:
- 维生素K缺乏:及时补充维生素K1,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 感染: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 消化道畸形: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纠正畸形。
- 血液系统疾病: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新鲜血浆等,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
- 应激性溃疡:使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以及止血药,如凝血酶等。
-
内镜下止血治疗:
- 纤维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检查:能确定出血来源及具体出血情况,能在直视下进行活检和止血。
- 纤维直肠镜、结肠镜检查:首先进行直肠镜检查,做结肠镜检查前,一般先做钡灌肠检查。
-
手术治疗:
- 必要时予手术治疗,如消化道畸形的纠正等。
护理措施
- 禁食护理: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保证能量、药物及水分的摄入。
- 留置胃管,有效胃肠减压:胃肠减压可减低胃肠内压力,保证胃肠道血液供应,同时还可及早发现胃内容物的变化从而了解出血情况。
- 洗胃护理:备好1%的碳酸氢钠溶液,用10ml注射器往胃内注入洗胃液5~10ml,反复洗胃直至胃内容物澄清为止。
- 维持正常的循环功能:开放多条静脉通道,应用输液泵,合理、准确、有计划的输入电解质溶液,血浆或鲜血以改善微循环,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 保持呼吸道通畅:缺氧可加重消化道出血,若患儿出现发绀、呼吸急促、节律不整,应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头罩吸氧,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
- 遵医嘱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生素,静脉应用止血药及补充营养。
注意事项
- 保持新生儿体温:避免新生儿受凉。
- 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
新生儿呕血和便血是一种严重的症状,需要尽快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加强护理,以促进其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