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AT)是一种少见的、独特的房性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婴儿和新生儿期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心脏传导系统发育未成熟:新生儿出生后,心脏的传导系统仍在发育成熟过程中,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 病毒性心肌炎:新生儿期感染柯萨奇病毒后可能引发轻微和可逆的心脏病变,导致心律失常
- 基础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风湿病及高原性心脏病等
- 其他因素:如肺部疾病、心脏缺陷、代谢紊乱、感染、炎症或药物因素也可能引发此病症
2. 临床表现
- 心率快:心率通常在100次/分钟以上,有时可达到150次/分钟或更高
- 心律不齐:心房肌动作电位及自律性变异,导致心律不齐
- 呼吸急促:患儿可能出现气促、呼吸费力等症状
- 心悸:患儿可能感到胸部有跳动感、撞击感或颤动感
- 其他症状:包括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冷、晕厥或抽搐等
3. 诊断
-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手段。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包括心房率超过100次/分钟,同一导联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形态的P波,P波之间有等电位线
- 动态心电监测:有助于观察心律失常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4. 治疗
- 针对原发病治疗:主要治疗目标是控制原发病,如感染、心力衰竭等
-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对原发病治疗后心律失常仍不能有效控制,可选用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其他干预措施: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电复律或其他介入治疗
5. 预后
- 预后较好:心脏结构正常的患儿预后较好,部分病例可自行缓解
- 与原发病相关:预后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6. 护理与预防
-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 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 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 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家长须知
- 了解病情:家长应了解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 关注情绪变化: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
- 沟通与交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和预防这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