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理特点
- 血管损伤:以小血管的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无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
- 免疫异常:可能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紊乱相关,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部分患者中呈阳性。
2. 常见症状
-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厌食、关节痛、体重减轻等。
- 肾脏损害:表现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常见血尿、蛋白尿,严重者可进展为肾衰竭(约70%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
- 肺部病变:肺毛细血管炎可导致咯血、呼吸困难,约12%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
- 皮肤表现:皮疹(如紫癜、充血性斑丘疹)、皮肤溃疡或坏死。
- 其他:胃肠道出血、外周神经病变(如麻木)、关节肿痛等。
3. 治疗与预后
-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控制炎症。重症患者可能需血浆置换或生物制剂治疗。
- 并发症管理:如高血压、肺出血、肾衰竭等需针对性治疗,严重肾衰竭需血液透析。
- 预后:总体预后较差,肾脏损害和呼吸衰竭是主要死因,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改善生存率。
4. 流行病学
- 发病年龄:多见于40~50岁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比约1~1.8:1)。
- 发病率:约为1/10万~3/10万,无明显地域差异。
总结
显微型多血管炎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小血管炎症性疾病,早期识别症状(如血尿、咯血)并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患者需长期随访,避免感染和药物过敏等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