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分型
- 病因:胚胎期心血管发育异常,尤其是胎生第5~6周时心管扭转方向错误或动脉圆锥分隔异常。
- 分型:根据是否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分为四型:
- 室间隔完整型(最严重,需紧急治疗);
- 室间隔完整伴肺动脉狭窄型;
- 室间隔缺损型;
-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狭窄型(类似法洛四联症)。
症状表现
- 典型症状:出生后即出现全身青紫(上半身更明显)、喂养困难、多汗、气促、肺部湿啰音等。
- 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栓塞等,若不及时治疗,约90%患儿在1岁内死亡。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是主要诊断手段,可明确大动脉位置及合并畸形;
- 其他检查:X线显示心影呈“蛋形”,心电图显示右心室肥大,心导管检查可评估血氧饱和度。
治疗与预后
- 药物治疗:出生后立即使用前列腺素E1扩张动脉导管,改善缺氧,并纠正酸中毒。
- 手术治疗:
- 根治术: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手术)是首选,适用于室间隔完整患儿,最佳手术时间为出生后3周内;
- 姑息术:如球囊房间隔造口术或肺动脉环缩术,用于无法立即根治的患儿。
- 预后: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需长期随访。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生存率,但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若不治疗,新生儿半年内死亡率高达70%。
注意事项
- 日常护理:避免感染,限制钠盐摄入,监测青紫变化;
- 及时就医:若出现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诊。
小儿大动脉转位需通过早期诊断和手术干预改善预后,家长需密切配合医疗团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