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购买城乡居民医保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结合政策、经济和个人因素综合分析:
一、经济负担过重
-
缴费金额持续上涨
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近年大幅提高(如2020年280元/年涨至2025年400元/年,部分地区更高),部分家庭(如五口之家年缴400元)支出接近或超过其年收入,尤其农村地区经济压力显著。
-
自费比例过高
尽管医保报销比例高于新农合,但门诊自费、药品报销限额等限制仍让参保者感到“买不起”。例如,部分农村家庭因高额医疗费用放弃参保。
二、保障内容与价值认知不足
-
报销范围有限
居民医保对门诊、药品等自费项目报销比例较低,常用药或高端医疗服务可能不在报销范围内,导致参保者认为“不划算”。
-
缺乏长期激励机制
居民医保无个人账户积累,且存在“年年交钱无回报”的清零机制,导致长期未参保或中断缴费。
三、政策与制度缺陷
-
职工医保吸引力更高
职工医保覆盖更全面,报销比例更高,且个人账户有累计权益,部分人群(尤其是城市职工)因此放弃居民医保。
-
政策宣传与信任问题
部分人群对医保基金使用、报销流程存在疑虑,或因政策宣传不足导致对保障内容认知偏差。
四、特殊群体与灵活就业人员
-
灵活就业与农村居民参保难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渠道复杂,手续繁琐;农村居民因信息不对称或经济压力,参保意愿普遍较低。
-
长期零报销者放弃参保
超过30%的参保者过去一年未就医,部分老年人因长期未享受医保而选择放弃缴费。
五、其他因素
-
健康风险认知偏差 :部分人因自认为健康良好而拒绝参保,忽视重大疾病风险。
-
替代方案选择 :如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依赖家庭支持等。
建议
政府可通过降低缴费标准、优化报销政策、加强宣传等措施提高参保意愿。对于经济困难群体,可探索补贴机制;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简化参保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