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管异物是指儿童因误吞物品而导致的食管内存在异物的情况。以下是关于小儿食管异物的详细介绍:
1. 定义与常见异物
小儿食管异物通常发生在儿童玩耍或进食时,误吞硬币、纽扣、微型电池、别针、塑料盖、骨片、枣核等物品。由于食管具有一定的弹性,大多数异物可以随着吞咽蠕动进入胃内,但较大或形状不规则的锐性异物容易卡在食管内。
2. 症状与危害
小儿食管异物可能引起以下症状:
- 咳嗽、气喘或呼吸困难;
- 喉咙疼痛、吞咽困难;
- 胸骨后疼痛或不适;
- 呕吐或反流;
- 呼吸困难加重时可能伴随窒息风险。
如果异物卡顿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食管穿孔,严重时可能累及主动脉等邻近组织,甚至危及生命。
3. 常见原因
小儿食管异物的主要原因包括:
- 玩耍误吞:儿童将硬币、纽扣等小物件放入口中玩耍,不慎吞入;
- 饮食不慎:进食时咀嚼不充分或匆忙吞咽,导致鱼刺、鸡骨等尖锐异物滑入食管;
- 吞咽习惯不良:边吃边说话或吞咽过快,使食物或异物误入食管;
- 食管异常:如食管狭窄或憩室等结构问题,容易使异物嵌顿。
4. 处理方法
处理小儿食管异物需要根据异物的性质、大小和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
- 内镜下取出: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胃镜或食道镜直视下移除异物;
- 腹部按压:对于较小、较钝的异物,可尝试通过按压腹部帮助咳出;
- 外科手术:若异物较大或锐利,内镜无法取出,或已造成食管穿孔,需通过手术切开食管取出异物;
- 其他辅助措施:如服用肠道润滑剂,帮助体积较小、外形较钝的异物排出。
5. 预防措施
为避免小儿食管异物,家长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儿童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话;
- 避免混合食物:将带刺或碎骨的食物与米饭分开,防止误吞;
- 安全教育:教导儿童不要将硬币、纽扣、弹珠等小物件放入口中玩耍;
- 家庭环境管理:确保儿童玩具和日常用品的安全存放,避免误吞风险。
总结
小儿食管异物是儿童常见的问题,家长需提高警惕,通过良好的饮食和安全教育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现异物误吞,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