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脓肿是一种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局限性感染性脓肿,其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以下是详细说明:
1. 原发性病因
原发性腹膜后脓肿较为罕见,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 血源性感染:感染源可能来自远隔部位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腹膜后间隙,常见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HIV感染者。
2. 继发性病因
继发性腹膜后脓肿较为常见,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腹腔内脏器病变
- 阑尾炎穿孔:尤其是阑尾位于腹膜后时,穿孔后感染可扩散至腹膜后间隙。
- 肠道病变:如结肠癌、克罗恩病、憩室炎、肠道外伤或异物穿孔等,感染可蔓延至腹膜后。
- 急性胰腺炎:渗出的胰液感染腹膜后间隙,引发脓肿。
(2)腹膜后器官病变
- 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盂肾炎、肾脓肿、输尿管结石等,感染可通过尿液反流或直接扩散至腹膜后。
- 脊柱感染:如脊柱结核、骨髓炎等,感染可沿脊柱蔓延至腹膜后。
(3)外伤及医源性因素
- 外伤:十二指肠、结肠或肾脏等损伤后,感染累及腹膜后间隙。
- 医源性感染:胆道手术(如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或内镜检查(如ERCP)过程中可能造成胆汁或消化液渗漏,引发感染。
(4)盆腔感染
- 盆腔器官感染:如女性盆腔炎、前列腺炎或直肠感染,感染可通过淋巴或直接扩散至腹膜后。
3. 发病机制
腹膜后间隙对细菌侵袭的抵抗力较低,加之其解剖位置较深、腔隙大、组织疏松,一旦感染易形成脓肿并扩散。
4. 预防与建议
腹膜后脓肿的预防主要在于:
- 积极治疗原发感染性疾病,如阑尾炎、胰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 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医源性感染。
-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需加强监测,及时处理感染症状。
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发热、寒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或B超)明确诊断并尽早治疗。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需进一步了解,请随时提问。